安徽醫療團隊原創性腦卒中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醫學學術期刊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北京時間10月13日上午,國際頂級醫學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重磅發布腦卒中治療的臨床研究成果。該成果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胡偉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東部戰區總醫院劉新峰教授牽頭發起,針對動脈取栓治療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結果證明,發病12小時內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患者能從動脈取栓治療中獲益;動脈取栓治療相比較最佳藥物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這是動脈取栓治療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關臨床醫學隨機對照研究(RCT)首次獲得成功,并獲得國際認可。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危害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在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腦卒中。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卒中報告2022》,目前我國每年新增腦卒中人數約394萬,死亡人數達219萬。
胡偉介紹,在所有類型的腦卒中當中,后循環卒中約占五分之一,其中,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形成的后循環梗死與前循環大血管閉塞相比,預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殘率更高。但由于缺乏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對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導致的腦卒中患者采用動脈取栓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國際醫學界仍不明確。ATTENTION研究用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對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動脈取栓治療組的患者預后明顯優于最佳藥物治療組。
ATTENTION研究共納入國內13省31市36家醫學中心的340位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隨機分到動脈取栓+藥物治療組和最佳藥物治療組,最終取栓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有226人和114人納入分析。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齡為66.5歲,基線NIHSS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中位數為24分,carphonesplus.com,發病到隨機的中位時間約為5小時,在動脈取栓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有31%和34%的患者接受了靜脈溶栓治療。
ATTENTION研究結果證明,參照衡量腦卒中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狀況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取栓治療組的患者90天內到達較好神經功能預后的比例顯著優于最佳藥物治療組。在所有次要結局中,取栓治療組也有顯著優勢,其中取栓治療組患者90天內獨立生活能力的比例顯著優于對照組,獲益比均可與前循環血管內治療相較最佳藥物治療的獲益相媲美。此外,取栓治療組還顯示出更低的90天內死亡風險。
據悉,《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創刊已超過200年,雜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過的研究成果、臨床發現以及觀點,注重文章的實用性,2022年最新影響因子(IF)為176.079,yolo.top,是目前全世界閱讀、引用及影響最廣泛的綜合性醫學期刊之一。此次,ATTENTION研究以中國數據,回答了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最佳治療方式這一世界性腦卒中難題,為未來急性基底動脈閉塞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啟示,對我國乃至全球的腦卒中防治事業具有重要意義。(陶春蓉 孫俊 記者 徐慧媛)